要說人工智能,不得不普及下“工業4.0”。從德國漢諾威2013年首次提出“工業4.0”后,全球自動化企業一片嘩然,開始著手轉型向智能制造升級。從人工智能戰勝人類棋手的那天起,受眾討論的重點不在比賽結果,而是在高科技、高智能化的協助下,工業自動化將會有怎樣的發展?
然而,“工業4.0”概念從提出至今不過短短4年,最近業界又醞釀出“工業5.0”這一新概念。在一段時間內,“工業5.0”先后被不同國家的人們競相闡釋,其內涵并不統一,很難說這是否是一些人的嘩眾取寵,為了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或者單純的效仿德國“工業4.0”而提出的炒作概念,當然這些問題還有待證實。
那么有人就要問了,“工業5.0”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工業5.0”是由丹麥優傲機器人去年率先提出的,當時在業界掀起不小的浪潮。以汽車行業為例,鑒于市場的發展演變和顧客對所購商品的高度個性化需求,人類創造性的重新加入勢在必行。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能不再是程序員簡單的敲出代碼,而是對人類思維意識的高度模擬,甚至在其人性化設計中加入情感,使其不再是一部冷冰冰的機器。
當然,作為工業大國之一的老美也十分認可以“人機協作”的“工業5.0”概念。目前,美國制造業工人老齡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又十分抗拒加入制造業,致使其制造業開始面臨新的困境。因此,美國各州紛紛提高基本薪資,制造業只好訴諸“工業5.0”,邁向人機協作生產的時代。
其實,早在兩會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人提出“工業5.0”的概念,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
格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未來的5.0革命是什么你們敢不敢想,為什么老是跟在別人后面。你敢不敢大膽想?!”
中科院自動化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
“在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網絡化后,我們進入了第5個技術發展階段:平行化,即以虛實平行互動為特征的智能技術時代,所以就有了“工業5.0”的講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
“到2040至2050年進入井下無人、地上無煤、純清潔能源的煤炭工業5.0時代”的說法。”
可見,正當“工業4.0”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工業5.0”已然悄悄蘇醒,我們在科幻電影中所見到的高智能化科技,未來,也將成為現實。“工業4.0”漸漸邁向成熟壯大的時期,信息化、網絡化工業時代更迭速度不是你我所能想象的,未來已來,是時候滿懷期待,展望工業5.0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