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的人機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特點體現在靈活性、安全性,以及易用性。機器人學的每一份進步都意味著成本上升,但很多企業卻保持了超高的性價比,比如最新發布的Franka機器人和Roberta機器人。同時,在今年6月舉行的2016慕尼黑國際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貿易博覽會上,每個機器人制造商都在展示旗下的人機協作機器人。
如果把協作型機器人視為一種商品的話,可能并不會為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但它創造的商業模式非常好,特別是對于那些想第一步深入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來說。
最近,在農業領域(一個價格敏感型行業),許多公司開始提供機器人“服務”,而不是出售機器人,他們教會農場主們學會如何操作,比如提供除草、噴灑農藥、航拍等服務。
“提供服務而使用產品”的概念已經成為一種引進未測試產品面市的途徑,但許多初創公司正在尋找擴大經濟規模效益的服務提供者。很多公司通過無人機捕捉傳感器和相機數據,然后利用軟件來分析數據,并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案,這已經實現了跨界融合。
另外,在物理空間真實操作的機器人和在軟件中執行虛擬任務的機器人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許多公司和服務提供商除了提供SDK之外,還開放其API(應用協議接口),這樣這些新的機器人便可以擴大他們的使用范圍和有效性,使它更容易為他們的用戶服務。
蘋果剛剛宣布,他們開放自己的API。而亞馬遜也在鼓勵開發者利用Echo/Alexa會話語音識別系統。這樣,很多初創公司便可以使用亞馬遜的RaaS服務來定制類似的揚聲器設備。比如,比利時的一家創業公司ZoraRobotics便使用了亞馬遜的Echo/Alexa系統和他們自己研發的軟件,并將其應用到很多實體機器人上,以幫助為健康和養老市場提供服務。
高性價比的視覺系統,特別是低成本的3D視覺、導航以及可移動性,使得眾多大公司和初創型企業得以改進機器人在工廠、倉庫和配送中心的物流處理方法。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當時的物流系統尚可對付當時的運量,所以很多有關物流業的投資被推遲了。隨著我們逐漸走出金融危機,消費大漲,并且消費者希望購買的商品能夠更快送達,這樣便促使工廠使用新技術、新方法,以跟進最新模式。當然,這些新的技術需要適應現有的設施和系統,可企業并沒有選擇正在建設新的倉庫,而是升級他們的物流系統。
被亞馬遜巨額收購的明星企業Kiva,或者一些初創企業MiR、Clearpath、Aethon、以及FetchRobotics紛紛與很多傳統企業開展合作,比如自動化巨頭瑞仕格、機械巨頭格林策巴赫、化學巨頭FMC,這些新興企業試圖利用新技術、新方法來幫助企業加快物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