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傳感器產業呈現新的發展趨勢。預計到“十三五”末全球傳感器市場接近3000億美元。“十三五”期間,在市場需求、政策牽引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下,我國傳感器產業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布局基本形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部分細分領域已躋身世界領先水平。但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物聯網應用驅動旺盛市場需求
在NB-IoT突破了物聯網發展緩慢的瓶頸后,隨著下游需求的擴張,傳感器即將成為半導體產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目前我國已擁有近1700多家專門從事傳感器生產和研究的企業,但95%以上都屬小型企業,傳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應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巨大,且中高檔傳感器、芯片仍依賴國外。
蓬勃的物聯網應用需求是支撐傳感器30%國產化目標實現的強大推動力。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數據采集和傳輸的重任,是物聯網實現的基礎和前提。數據顯示,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相應的傳感器市場也將達到數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2015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200億元左右,預測未來5年傳感器復合年增長率為9.5%,市場空間巨大且增長速度快,從目前應用場景看,前四大領域為工業自動化、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未來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核心的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環境、智慧安全等對傳感器的需求潛力同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