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海寧云龍村人民的父母官黨委書記范衛福帶領全村鄉親父老共同致富 ,朋友們,如果你們有空去蠶鄉云龍村,有一條蠶俗路肯定會讓你眼一亮,前幾天看同事朋友圈發出來感覺特別好,范書記跟我們說說修建這條路的動機吧?
范書記答:蠶俗路的提升是把蠶俗文化園與云龍繭站相連接。中間有14個云龍故事,我們堅持“串點連線,連線成片”的開發理念,把蠶俗文化園、智能四季養蠶、云龍繭站、云龍記憶館和生態農業體驗館相連接。結合“一核、兩星、三片區”總體規劃,打造一個集蠶桑生產示范,蠶桑文化體驗,蠶桑民俗展示,蠶桑非遺傳承于一體的蠶桑生產文化休閑體驗展示區。
如果大家到云龍村來玩呢,會看到道路邊一塊塊桑葉形狀的宣傳牌,上面展示有云龍蠶桑生產的豐富的歷史圖片,包括栽桑、養蠶、繅絲、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還有許多民俗活動的相關歷史照片,蠶俗路充分展示出了美麗云龍的文化歷史內涵。云龍村黨委書記范衛福代表全體村民云龍村位于海寧市周王廟鎮西南部,東臨石井村,南與胡斗村相接,北接之江村,西與長安鎮肖王村相接,云肖公路在村內側經過,村域面積3.7平方公里。村域內胡云公路貫穿了村南端的滬杭公路和北端的01省道,村委會是128公交???的終點站,交通十分便捷。
一個村莊的鄉愁與夢想
走出智能蠶室,穿過桑葚田走進了一個大院,門上寫著“蠶俗文化園”五個大字。“怎樣發揚蠶俗文化,打造具有云龍村特色的鄉村旅游,同時保存傳統技藝?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范衛福說。
蠶俗文化園由村里投資做先期的基礎性建設,將蠶桑文化融入海寧市百里錢塘國際旅游長廊開發,結合農耕文化體驗帶形成了一個蠶桑生產文化休閑體驗區。在體驗區,游客可化身蠶農,親歷蠶寶寶從孵化???結繭抽絲的生產過程,也能自己動手制作精美的蠶繭手工藝品。2009年,云龍村的蠶桑生產民俗作為重要代表性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7年,云龍村被命名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經典景區。昔日“蠶鄉”的文藝復興之路愈發清晰。